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讀書會

書香季刊第11期

一本書大家讀,81-4組共讀紀錄
時間:八十一年二月十三日下午七時
地點:高雄市青年二路七十七號 仁仁茶館
主席:歐順教 紀錄:廖秋香 共讀報告:黑幼龍談人際關係
本書概要:黑幼龍是國內卡內基訓練的負責人,該訓練被認為是目前最佳的溝通與人際關係訓練。本書為他在這方面的深刻體會與領悟,作者以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實例,深入淺出地剖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,期使讀者能以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的客觀態度,成熟、主動地改造自己,並予他人以瞭解,體諒、包容,化解
人己間的種種心結,進而讓彼此都活得更自在、更愉快。
組員共讀感想:
歐順教:人際關係與溝通在人與人接觸頻仍的現今社會,我們無可避免的隨時都在運用,而良好的溝通源於良好的品質修養,而非過人的口才予交際手腕,亦即應先從本身涵養著手,方能與意見相左者做圓融的溝通,進而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。
蔣承昌:將本書以概括性分析,內容提及有關誠意、自信、讚賞、尊重、激勵等者約佔四分之一強,充分說明了自我肯定、由衷讚賞、真誠尊重、熱誠鼓舞等在人際關係理舉足輕重地位,倘能將以上關鍵因素配合以領導能力及專業知識,則便成功矣。尊重是無形的讚賞,讚賞為有形的尊重,兩者系一體兩面,互為表裡,而激勵則包含了尊重予讚賞。對他人的消極誠意應對之轉化為積極的熱忱,並讓對方感受到。「一百個理論不如一個實行」,若不付諸行動,則一切誠意,溝通技巧都僅是空談罷了。
彭建國:有關人際關係的課題,始終相當熱門,其技巧大同小異,個人以為應將重點放在「是否喜歡人?」,若答案是否定的,那就無需勉強,發自內心的人際關係應是和諧的,人對生命之價值的反省。在成長過程中,經歷所受的教育及社會環境的琢磨,應逐漸懂得控制情緒,收斂常犯的無心之過,且更能出自內心地關心人、喜歡人。倘能對人性有另一番肯定,對人的價值亦有所體會,方能毫不牽強而輕易地做好人際關係。
鄭秀英:人際關係應是相當靈活生動的,即待人方式要因人而異,不能「依此類推」,這是本身在實際工作中的體驗。從應對的經驗裡,久之,便發現相同的處理方式不能運用於不同的人,因之,人際關係應
是從實際接觸中去領略、去學習。
王居珉:類似的人際關係書籍,內容大同小異,不外乎從加強自信著手,若能自我肯定,就毋庸藉貶低他人來突顯自己,也才有心思留意週遭的人,並給予讚美與鼓勵。黑幼龍在書中隱約透露:加強自信的最好方法是參加卡內基訓練,但個人認為,基本的且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自己,在於自己是否真明白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唯有透過力行,才能讓這些紙上談兵的對策與成果,成為真實,成為自己的特質。
高亞美:處在人的社會中,想要活得快樂、求得成功,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不可或缺的,然,良好的人際關係並非意味著我們該去喜歡每一個人,而是現代人用現代的方法與他人溝通。與人溝通的能力及條件並非與生俱來,而是經由不斷思考、訓練及經驗累積而來的。人與人的相處,貴在真誠,若非以誠為出發點,則一切形之於外的態度及應對技巧亦不過是機心與手段耳,無法讓人感受到溫暖而樂於接納。讀畢全書,得一感想,事實上最好的人際關係原則很簡單,即:「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麼?設法將自己最期盼的給予
他人。」如此而已。
張安羅娜:個人認為,與人共處當中,「激勵」是很重要的,有效的激勵能促使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更積極、更具信心,而也才能有最佳之表現。期與週遭的人以平常心相處,在追求成長的道路上,彼
此鼓勵、共同學習。
江志國:溝通的目的在於讓不同的意見達到協議,故平時應多充實自己,在溝通當中盡心瞭解對方的想法,將其意見與己見斟酌比對,並做婉轉的溝通,使彼此都受益。若決策已經由大家的協調溝通而定案,則不應有事後的意見。人緣好與否,需自我測試,英常反省自己待人處世的修為是否有所提昇。
廖秋香:在成長過程中,我們難免會因只顧「從心所欲」而忽略「不踰矩」,致使人際關係惡化,陷入膠著,處處受阻、窒礙難行,倘能即時做適度調整,哪怕僅是些微的用心,都極有可能因此展開另一嶄新的人生的旅程,突破瓶頸,打開心窗,可預期的將是開闊的視野,亮麗的天空。圓融的人際關係並非完全抹殺自我,而是當讓個人於群體當中,能成熟、熱誠、有自信地展現自己的人格活力,且無損於他人利益,甚而是有益於群體的。若能由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、關懷,進而增加彼此面對生活的勇氣,則生命必然光彩煥發。
張豔楓:書本極種種有關人際關係的技巧,都僅是一把鑰匙。至於是否院去開啟,極開啟後如何走,則端看個人了。而與人相處之道,最重要的是就是以開放的心胸去溝通。
王淑玲:若吾人主意識太強,缺乏包容力,且對人有成見,溝通就無法進行。人際關係當是經挫敗後予以修正,由修正更見精進。
梁麗娟:本書對於在人際關係方面經驗不多的個人而言,對書中的精湛剖析,大有「恍然大悟」之感。

社群分享
最後異動時間2014-12-08 下午 03:53:29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