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讀書會

書香季刊第73期

今天你要「吃」甚麼 - 從家庭飲食談養生

清淡飲食 快樂慢活 童言無忌組 陳美惠
清淡 多元 - 永保青春 耕心組 憶雲
簡單,才有未來 隨想
「三多、三少、一不」的原則 喜悅讀書會 會心一笑
我對吃的看法 上流讀書會 楊德榮

清淡飲食 快樂慢活 童言無忌組 陳美惠
二十一世紀的願景是重建健康的世紀。
人生是一場自己掌廚的宴席,要甜、要酸、要甘、要油、要淡,自己能選擇,也要能調理。有位留學比利時的作家將對飲食的喜好,提升到人生的思考,他說;掌廚的人決定味道的輕重,猶如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對生命的掌握,失誤不必在意;成功了,則當是人生/腸胃的福氣。
活在雜食、多元文化的世界裡,當你問 :「今天你要吃什麼,你如何養生?」可能有千百種答案,而這些答案都是不同人的不同經驗喜好的菁華。佛教徒長久以來藉著襌坐放鬆和平靜身心,達到修生養性的目的,科學實驗証明它真的有幫助。醫師們不斷的告誡我們;自然清淨的飲食+良好的生活態度+豐沛的生命關懷,這種三合一的健康模式就是最好的健康保險。美食專家亦經常耳提面命,多吃穀類和蔬菜水果,適當進食魚類、瘦肉類、豆類和奶類,而脂肪和高糖分食物應儘量少吃。
良好的飲食習慣須遵守均衡飲食、定時定量、仔細咀嚼、進食後要有充份休息、避免刺激食物等原則。在平淡中,我好像也看到了通往智慧的道路,但清淡飲食不具挑逗味蕾之功能,能得到味蕾歡乎的不外重口味的,麻辣到舌頭和珍饈相遇的忘我境界,一頓餐點之所以令人難忘,有時候並不完全取決於色香味俱全能勾引食慾的美食,一個舒適的用餐環境和氛圍皆能驅使舌頭召喚記憶,幸褔滿點,不知勾起了多少人藏在內心底層的感動。
清淡飲食的附加價值是帶來身心健康,但須細心體會那感動的深情元素。為了健康長壽減少口腹之慾,過簡樸生活,應是正確的選擇,有一項關於長壽的研究,它証實了一個概念,那就是好動的人比久坐不動的人健康。當然運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持之以恆,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,別跟別人「比照辦理」,在百忙中調適生活步調,一切事務又將活了過來,心情也就特別美麗。
中國人一向有食補、食療、藥膳、病從口入的觀念,人體的新陳代謝與健康和我們一生日日的飲食密切相關。國人雖然對飲食有這樣的態度和認知,卻未積極的力行,使用加工調理食品的機會很多,卻又輕估加工食品對健康的影響。如何自保與取捨,力行飲食的藍海策略,不管你是為吃而活或為活而吃,都應堅持健康第一,垃圾食品止步。
飲食文化的改變,養身觀念,往往是從一個簡單的念頭、一個行動開始,現在的樂活風潮就是一種自發的覺醒。有什麼事比充滿活力、智慧及亮麗健康更令人興奮,人沒有辦法長生不老,若要保有身心健康一定要由生活作息、飲食上做根本的改變,並設法減輕壓力,知足常樂,人生最大的幸褔就是健康快樂啦!


清淡 多元 - 永保青春 耕心組 憶雲
人都是養生達人。談到養生,相信每個人都有矜持的一套準則,筆者也認同飲食養生是相對的,不管什麼樣的食材,都會隨著天候、環境、個人的體質、症狀及情緒等因素而有所差異。
近幾年除了借閱共讀書目之外也常翻閱養生食譜,沒想到卻意外獲得不可思議的驚喜!
一、薏仁美白淡斑
早年就得知薏仁促進子宮收縮的功效,所以孕婦吃不得,以避免流產,最近突然發現臉上的斑點因為薏仁粥的消化而淡化了。
二、地瓜促進排泄
近來也仿傚《自然律例》的作者嘗試將地瓜納入早餐的名單裡,果然,宿便很快就解除了。
三、蒸魚清淡爽口
煎魚雖然很香,可是既油膩又費時,於是魚湯和蒸魚便成了既省事又好吃的魚料理。
四、五榖營養好吃
為了調和家人的喜好經常變換米食,從白米轉換成五榖米、胚芽糙米,甚至結合白米和糙米各一半比例的白糙米,偶爾也添加蓮子、芋頭等,誰知道竟產生前所未有的驚喜!
五、香菇雞湯解熱
當薑母、香菇和雞肉煮成香菇雞肉湯(粥)的時候,居然有效地緩和感冒所引發的症狀。
六、融合蔬菜原味
日前大膽地將濃郁和清淡的蔬菜一起拌炒,融合蔬菜的原味降低調味料的使用,比如蔥花的提味讓花椰菜、高麗菜、綠豆芽等更美味。
相信只要隨時保持愉悅的心情,規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飲食,人人都是養生達人。

簡單,才有未來 隨想
不知道,您有沒有發覺,週遭的親朋好友,悄悄地因病逝世的人越來越多了?
我就是有這樣的傷感,上一次見面,大家還聚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朋友,莫名發燒住院,在醫院裡躺了一個月看了多少醫生,終究沒能挽救成功,誰知道再見面時已是天人永隔…,很年輕的一條生命耶,如何不教人感慨?科技不是很發達嗎?醫學不是很先進嗎?那麼,為什麼罹癌的年齡層降低?不知名的怪症越來越多?病毒突變的速度快到嚇死人的程度呢?
我不懂,但不禁想問一句 :「這世界出了什麼錯?」
還是,該問:「我們到底對地球做了什麼?
總覺得,因果循環一點也不假。
人類不斷精益求精、發展文明改善生活因境,值得嘉許。只是,誰也沒料到,環境受污染後,受害最深的還是我們人類。
比如,蔬果怕害蟲,所以發明農藥,農藥污染土壤,土壤種出不健康的植物,人類卻吃進肚子;為了殺細菌,發明化學噴劑,結果污染河川、海洋,導致魚類中毒,把它們吃進肚子的還是人類。
這些都是無形的毒,可怕的是…不只無形,而且還無時;這些毒,會怎麼發作?何時發作?沒人知道!
偶然看見一篇醫學報導,指出,馬拉松的選手,沒有一位罹患癌症的,原因是,因為運動而大量排汗,所以,能將毒素隨著汗水排出來。
這份報導,讓我深受震撼,原來,排毒,不讓體內累積毒素,對健康是很重要的因素。
我只是一名家庭主婦,無力改變大環境,卻對自己的家庭有莫大的期許與責無旁貸。
深深知道,下一代的健康是父母的責任,至少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基本,所以,在我們家的飲食只有二個原則:「簡單」+「排毒」。
不吃精緻米,改吃糙米,以增加膳食纖維,幫助腸胃蠕動;天然的植物多攝取,少吃加工類食品;多喝白開水,少喝含糖飲料,省錢也存健康!
重點是,會多加烹煮幫助排毒的食物。
例如:
1.燕麥,高纖、可促進腸胃蠕動、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。
2.紅豆,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,能有效促進排毒、利尿、消水腫。
3.地瓜,幫助消化、也有助排便。
4.綠豆,多喝綠豆湯有利於排毒、消腫,不過,在煮之前,一定要先泡水,才不會有毒素。
5.胡蘿蔔,可改善便祕,富含β-胡蘿蔔素,也可中和毒素。
6.牛蒡,促進血液循環、新陳代謝,有助排毒、消除便祕,也可作成牛蒡茶隨時飲用。
以上幾種,是我們主婦比較好準備的,所以就常常煮來吃。
現代人講求:樂活!但是,快樂生活之前,也要有健康的身體啊,所以,大家共勉,讓下一代有一個健康、樂活的未來吧!

你今天要吃甚麼?
「三多、三少、一不」的原則 喜悅讀書會 會心一笑
今天你要吃什麼 ?「三多、三少、一不」的原則
一般而言,中華飲食向來講究「五味調和」。五味調和是來自中華飲食文化的五行學說,把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等五種元素,對應口感上的辛、酸、鹹、苦、甘,認為烹飪的時候要五味調和,才能做出對身體有益又可口的食物。《周禮、天官》對調和的「和」解釋道:「凡和,春多酸、夏多苦、秋多辛、冬多鹹,調以滑甘。」讓飲食的風味能隨著節氣而變化來達到調理身體的效果。
除了上述的「五味調和」外,更由於內子是學護理的,她對於家人的飲食營養衛生特別注重,而且家庭的廚房可說是全家人的健康維護中心,不論空間大小,一家之"煮"必定在此操控全家人的飲食大計,為的是能提供均衡、適宜的三餐,讓全家人能隨時保持最佳的活動能量。
孔子在《論語》中就說:「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,食噎而餒,魚餒而肉敗不食,色惡不食,臭惡不食,失飪不食,不時不食。」意思是說,食物放久變味了不吃,魚肉腐敗了不吃,菜餚的色澤不對不吃,味道不鮮美不吃,不講究烹飪不吃,不到用餐時間不吃,告誡人們飲食要注意養生與衛生。
因此,在考慮營養美味之前,廚房的環境及製備飲食過程的衛生問題必須先列入考量,衛生安全做得好,必可讓營養加分、愛心加分。做好衛生安全工作首要條件是:一、清潔:經常清洗雙手及與食品接觸的器具。二、熟食、生食分開處理:避免交叉汙染。三、烹煮:每種食物都須煮到適當的溫度。四、冷藏:即時把須冷藏的食物放入冰箱。
在廚房的環境及製備飲食過程的衛生問題解決後,才能談到營養:
我們家是運用「粗茶淡飯」的飲食方式,是掌握「三多、三少、一不」的原則
三多:主食多變化、料理多蒸煮、三餐多蔬果。
三少:食材少精製、烹調少油脂、烹煮配料少鹽。
一不:烹調不加味精。
在主食多變化方面:除了米飯外,水餃、麵條等也是很好的選擇;至於在料理多蒸煮方面,蒸煮出來的食物有些也許無味,但加些佐料,就不同凡響了。例如,燙好的青菜,加點醬油膏,或蠔油汁,吃起來會更可口;像蒸魚,或煮魚湯,加上蔥、薑、酒等配料後,味道鮮美,比起煎、炸、烤過的魚,少油脂,尤其薑是天然優良的健胃劑與發汗劑,有益身體。
在三餐多蔬果方面:所謂「蔬菜水果,多纖維、多水分」,可以減少身體的負荷,有若維他命,不可或缺。在三少及一不方面:筆者夫婦結婚三十多年來,堅持食材少精製、烹調少油脂、烹煮配料少鹽及烹調不加味精。至今,全家人身體健康如昔,快樂無比。
今天你要吃什麼?是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會面對的問題,但如何吃得衛生、營養、美味又養生,才是大學問囉!

我對吃的看法 上流讀書會 楊德榮
說到了"吃"對中國人來說,那真是五花八門,千奇百怪。有位廣東朋友說:天上飛的,地下走的,水裡游的,凡是脊背朝天的都可以吃;民以食為天,因此飲食的習慣,長期下來,也形成了民族文化的一部份。
南甜北鹹,東辣西酸,南方人喜吃米,北方人嗜吃麵,粵菜川味,狗不理,羊肉串,蚵仔煎,生魚片,西餐中吃,嘗試交換,不但揉合了國內的飲食習性,進而拉近了中外交往的距離。
在餐飲方面,富貴鼎食之家,要求的是色香味一應俱全,如清朝慈禧太后,每日菜色一百零八樣,極盡奢華之能事,一般的平民百姓,那能與之相比,清茶淡飯,四菜一湯而已。現今由於社會的豐裕,菜餚方面也更趨於精緻,飼料配養的豬雞,農藥培植的蔬果,吃多了久了,文明的病媒與隨之而起;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細胞、憂鬱症 ;各種疾患,不勝枚舉;女作家施寄青女士在山居隨筆中寫說,人要多接近大自然,呼吸森林中的芬多精,吃新鮮蔬果,陰陽魚並不適合人吃。心情愉快放輕鬆,多步行,那是最好的養生之道。
「布衣暖、菜根香、口嚼詩書滋味長,世人若能依此語,自然福壽而安康」。吃什麼,那也得衡量個人的體質,攝取個人所需的食物,不貪美味,清淡衛生第一,勤勞步行,適度休息,安分守己,達觀處世,如此無論吃什麼對身體都有助益。

社群分享
最後異動時間2014-12-22 下午 05:59:00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