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你的日常風景,他們的臨時家鄉:東南亞飛地在台灣》東南亞專題講座
活動時間 2025/10/26 (日) 15:00-17:00
活動地點 高市圖總館3樓階梯閣樓
主 講 人 張正(作家、媒體工作者、「燦爛時光:東南亞主題書店」負責人)
截至2025年,這座小小的島嶼上,來自東南亞的人口已超過百萬,我們的生活像是被各國小小的飛地給圈擁著;人們離家時,身上帶著土地餵養的氣息,浸潤在異鄉,不知不覺間也成了文化上的飛地。
你生活中熟悉的地方,有哪些獨特的東南亞飛地呢?我們舉目所見的日常,是如何被這些異國遊子營聚為「臨時家鄉」的呢?
一起來聽聽張正老師的分享吧!
「我在多年前考進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,開始留意台灣各地的東南亞族群。 而後籌辦東南亞語文刊物《四方報》、經營『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』, 更不時出入東南亞移民工在台灣的聚集處,也常帶領好奇的台灣朋友到這些街區吃吃喝喝拍照打卡, 並將東南亞族群聚集空間稱之為『飛地』,而我們則自稱『小飛俠』。
東南亞族群飛地可略分為兩大類。 第一類,該族群多半生活在該處或鄰近地區,撐起一週七天都營業的店家,且稱『日常型飛地』。 另一類飛地,平日不過是普通、甚至冷清的街頭,到了週末假日,鐵捲門突然嘩啦啦拉起,商家叫賣、攤販雲集,衣香鬢影的該族群人們從四面八方而來,街上迴盪著迥異於台灣的聲響與氣味,像是趕集,且稱之『市集型飛地』。
對台灣人來說,找個天清氣朗的假日、呼朋引伴來到飛地,是為了滿足好奇心。 然而對於東南亞移民移工來說,這些在城市邊緣、或者時隱時現的飛地,並非久久才來一次的旅遊景點,而是必須定期前往的能量補給站,是能夠療癒鄉愁、穩住搖晃身心的聖地。」
主 講 人 張正
曾任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、移民工文學獎召集人、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秘書長、「外婆橋計畫」發起人、電視節目「唱四方」製作人、中廣越來越幸福主持人、四方報總編輯、台灣立報副總編輯、文化部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、行政院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委員。著有《外婆家有事: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》。2015年創辦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,發起「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」。
曾獲得「永續台灣報導獎」、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、《經理人月刊》年度100 MVP(最有價值經理人)、《遠見雜誌》「平民英雄百人榜」、暨南國際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、中華民國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、台灣義行獎。主編之《四方報》於2011年獲頒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之社會公器獎。

瞭解更多:
《當飛地浸潤島嶼--溶融於你我日常的東南亞》主題書展系列活動
相關連結:報名連結

